我校召开“共筑防线 守护健康校园”主题班会
来源: | 作者:校办 | 发布时间: 2023-10-20 | 5297 次浏览 | 分享到:

秋冬季节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健康意识,加强秋冬季传染病防控10月17日,我校组织各班级开展共筑防线 守护健康校园”主题班会。

各班班主任同学们介绍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类型,包括流行性感冒、诺如、支原体肺炎等,详细讲解了每种疾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教育同学们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增强个人防护意识,一旦有咳嗽、发热等症状要立刻告知老师或家长,及时就医诊治,切勿带病上学,以免造成病情加重和集中感染。





同学们集思广益,提出有效预防秋冬季传染病的方式方法,比如要认真对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时开窗通风,增加营养、不挑食、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及时增减衣服、避免淋雨受凉等。




一直以来,我校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通风消毒等各项学校卫生工作制度,及时了解缺课学生原因,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对传染病更加了解,提高了他们自我保护意识。学校将按照传染病防控工作要求,继续开展全面、深入、细致的防控工作,守护健康校园    ‍

 

附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每天10次左右。秋季腹泻一般持续3-9天,前3天症状最严重。

预防措施

▲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 服用疫苗。3岁以下孩子可每年服用1次轮状病毒疫苗,3-5岁期间服用1次即可。

▲ 注意: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目前没有特效药,更不能滥用抗生素,若感染,请做好隔离,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5岁以下的孩子最易中招。手足口病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预防措施 

▲ 勤洗手。让孩子注意手部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 勤消毒。定期对孩子使用的餐具、玩具和其他物品进行消毒。

▲ 勤通风。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家里、学校要定期开窗通风。

▲ 打疫苗。EV71是更容易导致手足口病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的病毒型别,接种EV71疫苗(6月龄到5岁)可以有效预防有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在秋冬季呈高发态势。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强、排毒时间长、全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其传播途径多样,吃、喝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水,和接触病例及其呕吐物都可能中招。

中招后最常见的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

预防措施

▲ 个人防病措施:做好饭前便后洗手;食物要彻底洗干净,煮熟煮透后再食用;不喝生水;远离呕吐物。

▲ 校园防病措施:

学生健康管理:做好学生健康管理,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查因等工作。

厨工健康管理:加强对厨工的健康管理,制作食物和配餐过程中要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有消化道症状要暂时调离岗位。

饮用水管理:定期进行饮用水水质检测,确保学校饮水安全,饮用水要烧开后饮用。

病例管理: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症状,患者要立即就医并隔离,做好呕吐物处理,做好清洁消毒。病例持续增多(3天超过5例),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属地疾控机构。

 

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而是一种非典型病原,虽然肺炎支原体感染不属于传染病,但其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肺炎支原体感染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较为剧烈的刺激性干咳,白天晚上都咳;发烧以低烧居多,少部分患儿高烧,持续高烧常预示病情重;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

预防措施

目前,支原体肺炎没有针对性的疫苗来预防,所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遵守呼吸道礼仪:日常咳嗽或打喷嚏时,应该用纸巾掩住口鼻,然后把用过的纸巾丢弃在带盖的垃圾桶里;如果没有纸巾,可用上袖或肘部遮挡后再咳嗽或打喷嚏,而不是用手遮挡。

 做好手卫生:严格洗手,保持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流水洗手。如果没有肥皂(洗手液)和水,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擦拭双手。

▲ 保持空气流通:居家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流行性感冒

夏秋之交,昼夜温差较大,容易发生流感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流感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征,主要经由空气、飞沫进行传播,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容易暴发流感疫情。

流感的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咽喉痛、头痛、畏寒等,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

预防措施

▲日常防护措施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勤洗手: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

勤通风:定期开窗通风,做好通风与环境消毒等工作。

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在环境密闭、通风不良等场所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正确佩戴口罩。

▲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重点和高风险人群优先推荐接种流感疫苗。

▲及时就医

出现流感样症状(体温≥38摄氏度,有咳嗽或咽喉疼痛)后,应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接触家庭成员及外出时,佩戴口罩。

 

水痘具有高度传染性,易感者(未得过水痘也未接种水痘疫苗者)接触病人后绝大多数会被感染。感染后表现为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发热、瘙痒。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预防水痘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12月龄至24月龄接种第1剂次,4岁至6岁接种第2剂次。未完成2剂次者,补充2剂(≤14岁人群2剂次至少间隔3个月,≥15岁人群2剂次至少间隔4周)。

▲勤洗手。注意手部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与水痘患者接触过的人群或水痘患者应注意以下3点:

1.应急接种。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易感者(既往未患过相应疾病,又没接种过疫苗)或只接种过1剂疫苗者,3至5天内可应急接种水痘疫苗,以避免发病或减轻症状,越早接种,效果越好。

2.隔离患者。水痘患者需隔离至全部皮疹完全结痂干燥。既往接种过水痘疫苗的部分患者可不出现疱疹,只出现斑疹和丘疹,应隔离至24小时内皮肤、黏膜没有新损伤(斑疹、丘疹等)出现。

3.环境消毒。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皮疹内容物污染的用品,应采用通风、紫外线照射、暴晒、煮沸等方法进行消毒。

 

哮喘及过敏性鼻炎

秋季是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一般是过敏原导致发病,这是一种严重危害孩子健康的常见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孩子一旦出现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预防措施

▲避免孩子与过敏原的接触,如花粉、烟雾等,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鼓励孩子适当参加体育活动,通过锻炼增强体质。

过敏性皮炎

秋季、换季时期空气中的动物皮屑、各种花粉、灰尘颗粒大大增加,孩子很容易患上过敏性皮炎。如果孩子皮肤脱皮症状非常明显,瘙痒难以有效抑制,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

预防措施

▲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清洁,尤其是高温潮湿的地方,防止尘螨和霉菌入侵。

▲饲养有毛动物的家庭,应及时清理动物的毛发和排泄物,减少孩子患过敏性皮炎的几率。

▲注意孩子的饮食,尽量少食用容易诱发过敏症状的食物,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Baidu
map